打开就业服务的另一扇窗
发布时间:2015/8/18
“这样细致的就业政策宣讲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对我们就业帮助很大。这样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即将大学毕业的张林,在2015年跨区域巡回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武汉站上,了解到了最新的就业政策。“之前我们在校园内看到了活动海报、宣传页,在校园网上也看到了活动预告,还接收到了QQ、微信推送的活动信息。”张林说。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系统性的就业服务,是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活动的宗旨。而精准服务模式的探索,打开了就业服务的一扇新窗。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将改革创新进行到底。”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副主任谢瑗说。 
  直面现实挑战顺应时代呼唤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企业招到需要的人才越来越难。如何解决就业难和招聘难并存、搭建学子与企业顺畅沟通的平台,成为摆在人社部门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同时,伴随信息传播渠道的丰富,信息碎片化现象凸显,这些都给就业服务工作带来挑战。 
  面对重重难题,201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启动。 
  “与以往传统的招聘活动不同的是,我们搭建的不仅仅是学子和用人单位面对面沟通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多方信息共享、供需对接、需求互动的载体,并且是全开放、立体式、多角度、广覆盖的载体。”谢瑗说。 
  从2013年至今,联合招聘活动开展了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大会、跨区域巡回招聘活动、各城市现场招聘会,学校、招聘现场、网络同步政策宣传和就业服务等多形式的活动。两年来,全国共有近200个省、市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参与,共组织31.8万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410万个岗位信息。活动期间,活动平台日均页面点击量为300万次,各地毕业生注册求职简历约441万份(其中异地注册数为101万),约有204.5万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80后”“90后”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联合招聘活动启用了现场、网络、手机、微信等全方位宣传平台;座谈、现场考察、远程视频等多种沟通形式,让企业、学生、学校和就业部门深入畅通地交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增加了企业招聘人才、大学生就业获取准确可靠信息的成本和难度。 
  “我们就是要将联合招聘活动建成全国城市联动、线上线下结合、信息权威可信、多方参与共赢的就业服务品牌,并以联合招聘活动为载体,将日常的就业服务辐射出去。”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毕业生就业服务处处长李红义说。 
  几年来,联合招聘活动由中国国家人才网提供技术支持,搭建活动统一平台,全国公共招聘网、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同步发布信息,各省市联网的各网站间招聘信息、求职信息的双向实时共享。 
  由于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扩大宣传的覆盖面,联合招聘活动在大学生中影响力持续增加。在活动海报上加注二维码,方便求职毕业生及时关注活动动态和信息;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立体式宣传活动,同时借助腾讯大数据用户资源,向毕业生群体定向弹窗推送活动消息;各地也都通过当地电视台、报纸、广播、校园网、手机短信、二维码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布活动讯息及各地引才优惠政策…… 
  接地气、有活力的内容和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企业和高校都关注到了联合招聘活动,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李红义介绍说,联合招聘活动扎实开展线上线下对接,开展进校园宣讲、城市对接、校企对接、校地对接、供需对接等一系列配套活动,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以示范和带动更多城市、企业和高校按照规定参加活动,不断提升活动实效,打造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品牌。目前,此项活动已被国务院列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六大专项服务活动之一,成为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项大型公益性服务品牌。 
  撬动优势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在毕业求职的关键时候,在一个地方就能看到全国这么多城市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特别是有我家乡天津的企业信息,对我们毕业生而言很及时、很贴心。”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王烁说,联合招聘活动信息都是提前网上发布,现场有签约专区,设计非常人性化。 
  联合招聘活动举办两年来,分别在毕业生求职的秋、春两个高峰期举行,依托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优势,通过城市联动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效益,通过信息共享实现招聘活动的集约化发展,打破地域限制和信息壁垒,实现“一个地方举办招聘会,就是多个城市的招聘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相结合,逐步实现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获得众多大中城市的招聘信息、投递求职简历,足不出城即可与来自多个大中城市的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洽谈选择就业,既为高校毕业生跨区域求职择业提供贴心的服务,又为大中城市引进合适人才提供便利。
  “以往高校毕业生跨区域招聘工作年年搞,对接的城市基本都是一对一的形式,跨区域的城市和接待城市成本都很高,接待城市的时间不统一,费时费力,效果也达不到理想状态。”云南省昆明市就业局局长龚成杰说,联合招聘活动是由人社部牵头,集中这么多城市资源优势形成互动,城市之间一对N或N对N的形式效率很高。 
  据了解,联合招聘活动呈现的时间统一、宣传面广、城市多、需求大、吸引毕业生参与积极性高等方面的特点显著,加之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场活动推进对接,不仅减少了各方成本,还提升了供需对接效果,确实为各地吸纳毕业生和引进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更为积极的是,联合招聘活动不仅仅在为各地招聘和输出毕业生工作中发挥了作用,还加强了城市间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间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高级人才引进、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两年来,共有近百个城市达成区域性人才交流合作协议。 
  由于人才中心对线上线下对接进行了跟踪,活动网络平台除统一发布各协办机构上传的本地区招聘信息外,外出招聘的企业也可以提前准确地获知各地的毕业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招聘对象。 
  紫金矿业招聘负责人钟先生说:“巡回招聘活动与以往现场招聘会特点不太一样,这个活动比时下最新的O2O招聘方式概念还要好,能做到网上提前发布招聘信息,毕业生可以提前投递简历,我们可以提前筛选简历,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还很周到,提前把我们的信息发布到高校,把我们的岗位信息和学生进行匹配,线上线下服务,很大程度提升了我们的招聘效率。” 
  几年的实践,联合招聘活动通过撬动优势资源,实现了多方共赢。 
  “活动对学生好,对学校好,对用人单位好。”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教授表示,希望能继续参与创办活动。 
  让人欣喜的是,联合招聘活动除了线上线下对接外,很多地区的活动还设立了校企见面区,高校设展寻求与各类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的机会。高校通过展示院校办学特色,发布毕业生生源信息和校园招聘安排,就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进行对接洽谈,取得了一定成果。 
  南京农业大学与广东茂名一家企业对接了两名高分子专业博士生。“我们花了20万元,用了半年时间没找到的人才,在这里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活动我们以后还要参加。”该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推动持续创新建立长效机制 
  2014年11月22日,张国兵带着医院人事处的同事赶赴联合招聘活动昆明站的现场。“我们医院急需精神病科、消化科的诊疗医生,昆明市医科大在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很有优势。”张国兵告诉记者,此次他们借助联合招聘活动的平台,不仅招聘到了20多名医科大学生,还与全国各地的人社部门、大学生和医院同行建立起沟通和联系。 
  几年来,联合招聘活动为高校与用人单位、高校与有关省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搭建了沟通交流的“直通车”,对接协议的签订进一步畅通了毕业生就业渠道,打通了毕业生求职就业“最后一步路”。 
  推动持续创新,让联合招聘活动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几年来,联合招聘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持续拓展。2015年春季共有196个省市级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参加了网络招聘和巡回招聘活动,参会城市数、用人单位数、招聘岗位数分别是第一届(春季)活动的3.2倍、4.8倍、4倍。 
  各地在实践中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出很多创新举措,让活动亮点频现。 
  2015年,联合招聘活动北京站主打“欢迎回乡就业”和鼓励创新创业品牌,招聘会当天有27个省市组团参会,一些省市精心布置展区,增设城市文化宣传、促进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引进政策宣传,吸引北京高校的毕业生,特别是本地生源毕业生回家乡就业。而济南站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校企校地对接等形式的拓展,对接协议的签订是联合招聘活动的新成效,有利于实现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满足二、三线城市人才引进需求多方共赢的局面。 
  几年来,联合招聘活动规模迅速扩大,组织方式日趋成熟,大数据库初具雏形,效果和影响逐步提升。 
  据了解,通过联合招聘网络平台直接抓取联网省市网站信息以及其他暂未联网省市上报信息的方式,目前平台已累计有20万条用人单位信息、13万条职位信息、160万条就业岗位信息,大数据库初具雏形。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平台汇聚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研究提出城市联合招聘活动中高校毕业生供求的关键性指标和特征,为判断形势和引导供求提供支撑。”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王建华介绍说。下一步人才中心拟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发微信H5,运用动画、动漫、图表和网络语言等形式展现部分数据分析结果,并通过朋友圈传播,为高校毕业生了解市场供求、理性求职择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公司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富都商务公寓1010室
电话:0519-85082088 89188830 85922287 传真:0519-89188830 电子邮箱:zxq552@163.com
开户行:工商银行常州钟楼支行 账号:1105020509002019750

 
     
 
页面版权所有 @ 江苏银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苏ICP备11052424号  [后台管理]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黄河中路88号   电话:0519-85851366  传真:0519-85857667  邮箱:zxq9552@163.com